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落下帷幕,有人称这是最稀松平常没有爆点的一届。
《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三项大奖。
阿方索·卡隆凭《罗马》斩获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及最佳外语片三项大奖。
《波西米亚狂想曲》拉米·马雷克与《宠儿》奥利维娅·科尔曼首次提名即获得影帝影后。
Lady Gaga演唱《一个明星的诞生》主题曲“Shallow”获最佳原创歌曲。
《蜘蛛侠:平行宇宙》斩获最佳动画长片……
而其中有趣的一个小插曲:
拉米·马雷克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后异常激动,在下台的过程中不慎摔下舞台,摔倒了还不忘紧握手中的小金人。
小金人果然是每个电影人的梦想呢,想起那些年疯狂追逐小金人的小李子,最终也得偿所愿。
所以,不放弃才能成就希望。
而我们今天不说明星,我们来看看那些背后的故事。
在奥斯卡的时间长河里,涌现了无数般熠熠发光的明星。
可是相比于光鲜的大荧屏,他们背后的导演,才是大神般的存在。
比如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他的作品《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终结者》等都让人震撼,也成就了我们记忆中的花火绚烂。
华丽的特效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在好莱坞同行看来,卡梅隆是一个偏执狂和烧钱的机器。
不过,笔者更欣赏被称为“电影奇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
无论你是孩子还是年轻人中年人甚至是老人,大神执导的《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人工智能》、《幸福终点站》等,总归有一部你会喜欢。
今天笔者想和大家来说的,是大神历时了十年才完成的《辛德勒名单》。
1993年斯皮尔博格在47岁时终于凭借《辛德勒名单》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看过《辛德勒名单》的人都会为之震撼,它在次年奥斯卡评奖中就获得了十三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七个奖项。而斯皮尔博格也凭借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如果你了解斯皮尔博格的生平,就会知道他能够拍摄出这部片子有多难得。
《辛德勒名单》是一部反映犹太人苦难的片子,而很少人知道,其实大神就是犹太人。
他小时候经常受到反犹太主义的侵扰,即使在学校大厅里也会被其他学生随时用硬币打砸,这都是他童年伤痛的记忆。
所以电影镜头展示的大屠杀让人惊惧的海量细节才拍得特别真实:
钢琴,狼狗,机枪扫射,小男孩冷静跳粪缸,小女孩侥幸被拯救,手枪卡壳,被夹进面包的金器,被剪掉的头发,毒气室,最后的焚尸炉,如同雪花般漫天纷飞的骨灰,令人压抑绝望的黑白色调。
真实的历史远远比镜头能够呈现的更为残酷。
大神也曾经想将这部电影转手给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同为犹太人,大神感觉波兰斯基应该比他更能体会犹太民族的苦难。
毕竟而且波兰斯基年少时就在克拉克夫的集中营待过。1943年3月13日,儿时的波兰斯基穿越了封锁线,成功从那里逃了出来。正是那天,纳粹分子对那里的犹太人区进行了最后的清理式屠杀。
面对斯皮尔伯格再三的登门造访,波兰斯基还是无法去面对童年那段惨痛的遭遇,再加上母亲惨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的记忆,他拒绝了执导的请求。
而斯皮尔伯格当时也认为自己还没有那样的格局去呈现这段沉痛历史的厚重感。
所以,他也停滞筹备了十年,机缘巧合下,才重新执导拍摄了这部《辛德勒名单》。
一个伟大的导演,每每拍摄一部作品,就像他们十月怀胎分娩生育的孩子,会倾注全部的心血。
这是一部民族罹难的史诗,它蕴涵着宗教式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极大悲泯,也表达了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据说在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有好几次因为镜头太过真实残酷,他痛苦得不能自已,也患上了忧郁症。
是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他才坚持了下来。
不放弃,是成功的标配。
十年一片,黑白永恒的色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
在这里每个人的的心都是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的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直到片中唯一一抹红色的出现,也是整部电影最艺术的呈现,转折的高潮点。
一个红衣如同天使般的小女孩,她唤醒了辛德勒心中的良知。
辛德勒突然感受到了同胞的残酷与丧尽天良,对另外一个民族的迫害让他悲天悯人。
在乱世中,在那个灰色笼罩的世界,辛德勒的良知、他人性中的红色突然复苏了!
从曾经唯利是图的商人,到能够倾家荡产,救下了1200名犹太人,而且他本身还是属于德国纳粹党的一员。
一部伟大的片子是能够震撼心灵的,让你整个人得到了新生。
而《辛德勒名单》正是这样的片子。
当最后那群苦难的犹太人走出集中营的那天,黑白色调突然有了色彩,我们看见了明亮的颜色,从黑白的世界走出来的那一刻,感觉希望与幸福。
这部影片让人潸然泪下,却也心潮澎湃,活着,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而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奥斯卡的烟火绚烂时,我们感谢那些无比鲜亮的艺术作品,给予了我们灵魂的洗礼。
去读懂历史的真实,去拥抱真实的人生。